熱門文章

我們花了2年「學會說話」, 卻要花上60年來「學會閉嘴」;學會不說話,也是一種智慧!

我喜歡此文章,請分享

加入LINE好友,隨時分享有用經驗!

Views
很多時候,
口若懸河、能說會道往往被視為一種出眾的能力,
似乎這樣的人總是更受歡迎,

不管在哪裡都能混得如魚得水。
於是,越來越的人喜歡高談闊論,
來凸顯自己的存在感。
但是,我最近覺得:
學會閉嘴,才是一種更高層次的修養。
作家海明威曾說過一句話:
「我們花了兩年學會說話,
卻要花上六十年來學會閉嘴。」

兩年學說話,一生學閉嘴。
懂與不懂,不多說。若真沒話,就別說。

在佛門裡,
師父一般都會告誡剛出家的弟子:
出家人頭幾年要少說話,保持內心寂靜。
此是謂「止語」,
就是強行訓練自己控制語言的能力,
每天晚上入睡前還要反省一下今天說了哪些話,
哪些話合適,哪些話不合適。
止語的目的,
並非是表面上看來的為了避免言多必失,
擔心泄露內心的什麼秘密,
擔心得罪別人;
實際上是為了訓練自己的心,
訓練自己的慈悲和智慧。

我的朋友是一家外企的HR,
在一次招聘面試中遇到一個高材生,
本科畢業於復旦大學,
後來又去國外進修了兩年。
這位高材生在自我介紹時,
不斷地說自己學富五車和不凡經歷,
用我朋友的話說就是「誇誇其談」。
其實這個應聘者形象氣質都不錯,
口才很好,又有名校光環,
但是他太急於表現自己,過於自我,
讓人感到反感,最終沒有被錄取。
與朋友一起面試的面試官評價他:
「格局太小,有失名校風範。」

小時候老師和父母鼓勵我們我們敢於發言,
是為了培養勇自信和勇氣;
長大後自己要學會管住嘴巴,
是為了悅人悅己。
朱自清在《沉默》一文中說:
「你的話應該像黑夜的星星,
不應該像除夕的爆竹
——誰稀罕那徹宵的爆竹呢?」
的確,言不在多,希言則貴。
真正的強者惜字如金,
只有弱者才廢話連篇。


而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,
公民發表個人觀點愈發簡單,
也愈發不用對言論負責,
導致網絡暴力造成的悲劇愈演愈烈。
《荀子》中說:「流言止於智者。」
這是個謠言滿天飛的時代,
社會上如此,生活中也是如此。
製造謠言,傳播謠言,
這體現的是人的品質、修養和辨別力不夠,
也會讓人覺得不負責任、無事生非。
所以遇事要多些懷疑,
對還沒發生的事,絕不可胡說。
有想法在心裡反覆吞吐幾遍,思考幾次,
再決定說不說出口,才是一種成長。
不說,是一種善良,也是一種慈悲,
還是處世的良方和增進感情的秘方。
不說,是一種大度,
事情的真假,時間會給最好的回答。
所以,你只管好好做人,學會適時閉嘴。
如欲轉貼本站文章請標記本站網址出處

加入LINE勵志圖片

喜歡這篇文章,請點👉讚!

加入LINE好友,隨時分享有用經驗

Copyright © 2018 · 語錄圖書館 · 重要聲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