熱門文章

教授吃飽飯,竟讓「老母親」「洗碗」,背後的「原因」令人鼻酸....

我喜歡此文章,請分享

加入LINE好友,隨時分享有用經驗!

Views

有人說,寂寞和不被需要的感覺是最悲慘的貧窮
在這個世界上,有一種人是常常感覺不到被需要的。
因為感覺不被需要,他們往往也是「寂寞」的。

他們失去了青春的活力,失去了謀生的技能
社會已不再需要他們,兒女也不再需要他們。
有時,對於他們來說,生活充滿無力感。
「他們」,不是別人,而是我們年邁的父母親。
我們總以為,衣食無憂、不用操勞就是對他們最大的「孝順」。
卻忽略了,父母除卻是我們的父母,還是有著正常「情感需求」的人

大學的時候,有一次實習歸來,
我們在帶隊的教授家中吃著晚飯,
用餐當中我們有說有笑,氣氛好不歡樂,
愉快的晚餐結束後,桌上杯盤狼籍
幾個同學搶著要洗碗,教授卻滿面笑容地阻止道:「不急,有人洗呢。」
只見教授將碗筷放進洗碗槽,用水先沖去油汙,
然後,輕輕地走到他八十高齡的老母親身邊:「媽,洗碗嘍……」

同學們看到後都楞住了,只見老太太一改餐桌上的「委靡」
精神煥發地走到洗碗槽,慢騰騰地洗起碗來,花了半個小時把碗洗完
教授高興地對老太太說:「您辛苦了,歇歇吧。」
只見他拿了塊毛巾,給母親擦手。
後來教授攙母親迴房後,又返迴廚房,把碗重新清洗一遍。
之後教授對著詫異的我們說:
做母親的沒有不想為孩子做點什麼的
即使她老了,但在她眼裡,兒子永遠需要她的幫忙
讓她洗碗,她就會感到兒子需要她,一整天就會過得充實
孝敬父母,除了幫助父母外,還要給他們一個機會,讓他們愛你。」

台灣的父母,因為傳統文化的影響,
他們含蓄內斂,傾心付出
他們對孩子愛的那麼卑微而又卻心甘情願。
「天冷了,多穿點」
「太瘦了,多吃點,吃好點。」
「一個人在外面多注意點,別苦了自己。」

想必聽到這些話語,你會感到「熟悉」,
因為這些都是從小到大父母跟我們嘮叨的,
雖然簡單樸實的一句話,但裡頭充滿了濃濃父母對我們的「關愛」,
無論我們多大了,即使已經邁向3字頭,又或是為人母了,
看在父母的眼中,我們永遠是他們的「牽絆」,總會被他們「掛心」著

看著父母已經飽經滄桑的臉龐和歲月雕刻的皺紋
我們是否想過他們也曾年輕,也曾意氣風發,也曾充滿理想,
但只是因為「父母」這個世界最普通但最親切的稱呼,他們願意放棄,
成為孩子一生的守護神,所以,請給父母愛你的「機會」
適時放慢自己的腳步,珍惜和父母相處的時光,感恩這份是世間無言的大愛。

真正的孝敬,不是物質上的孝敬,而是精神上的滿足。
孝敬父母,要讓他們感覺到自己是被需要的。
也許我們可以說:「媽媽,該洗碗嘍。」
也許我們可以說:「爸爸,幫我晾完這兩件衣服吧。」
也許我們還可以說:「爸爸媽媽,明天上班要早起,叫我起床吧」

孝敬父母,除了幫助父母外,
找點事情給父母做,讓父母覺得:「原來,我是被需要的。」
給他們一個機會,讓他們來愛你。
如欲轉貼本站文章請標記本站網址出處

加入LINE勵志圖片

喜歡這篇文章,請點👉讚!

加入LINE好友,隨時分享有用經驗

Copyright © 2018 · 語錄圖書館 · 重要聲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