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國藩始終認為自己是一個資質一般的人,他一生最強調這幾句話,也因此才能聞達於晚清年間。年輕人不免心高氣盛,曾國藩
也是如此,可生活不總是一帆風順,在他遭到挫折、不被重用之時,也漸漸開始反思自己,明白了謙遜的重要性。就像他自己所說:天下古今之庸人或才人,無非因為這幾句話。
01 要做事先做人
我國傳統文化有許多強調個人品德的名言警句,譬如“子欲為事,先為人聖”“德才兼備,以德為首”“德若水之源,才若水之波”。
古人強調德在才前,由此可見人品的重要性。父母也常常叮囑我們,做事之前先學會做人。能力固然很重要,但人品比能力更重要。
“人才”二字,人在才前,倘若輕視人品的自我修養與塑造,哪怕才高八斗,也絕對成不了才。 人品,是人真正的最高學歷,是人能力施展的基礎。
一個人人品好又有能力,一定能獲得成功;一個人雖有能力,但人品不好,那他的能力可能就會變成毀掉他人生的利劍。
02 人品好,運氣才好
生活不能靠運氣,畢竟好運氣不常有。但一個人人品好,那他的運氣也不會太差。
人與人之間,人與社會之間本就該傳遞美好,一個品行好的人在將自身的善良與美好傳遞出去的同時,也會收到來自他人或來自社會的美好與善意。
人品是一個人的底子,是基石,所有的榮譽的獲得都是建立在人品的基礎上,倘若人品不過關,底子打得不好,不管之後獲得多大的成就,都會有塌的那一天。
好人品可以彌補智慧上的不足,才氣卻永遠彌補不了人品上的缺陷。做人要有個好人品,待人以德為先,做事以誠為先。
03 一勤天下無難事
曾國藩說,“天下古今之庸人,皆以一‘惰’字致敗。”一勤天下無難事,“勤”字為人生第一要義。
曾國藩一直認為,不管是居家、居官、行軍,都應該要以”勤”字為根本。“勤”就是勤奮,就是努力。
努力是一種生活態度,與年齡無關。總有些人認為自己年紀大了,不用再努力了,其實這是對努力的一種錯誤解讀。
努力不是外在壓力逼迫你去前進,而是自己內心對更進一步的渴望,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。
04 努力是生活的方式
生活不會辜負每一個努力的人,即便最後失敗,我們也能沒有遺憾,坦然面對。努力,是對自己的人生負責。 我們拼盡全力努力,不是別人的看法,只是為了讓自己的生命更有意義。
人生路不可能一帆風順,沒有人能天生擁有一切,但是不停的努力,就是不停的“改變”,不停地擁有“希望”。當努力成為你人生的常態,那你的生活就一直充滿希望。
努力既是指為了自己的目標不斷奮鬥,也是指不斷充實豐富自己,使明天的自己比今天的自己優秀一點。
人生路上有風有雨,金錢與權力皆可能轉瞬煙消雲散,只有人品與努力才是靠得住的。